交通+能源:西藏打通發展“任督二脈”
新華社記者 王軍 魏圣曜
近年來,在中央和各省市的大力支持下,青藏聯網、拉日鐵路、藏木電站等一批批重點基礎設施項目相繼建成使用。如今的雪域高原交通更加便利、電力供應充足,西藏社會經濟發展逐步打通關鍵的“任督二脈”,插上了騰飛的“雙翼”。
西藏地處中國西南邊疆,自然條件惡劣、經濟基礎薄弱,交通、能源向來是制約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為此,近些年中央政府加強了對西藏的投資傾斜力度,擴大專項投資規模,使西藏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大幅增長。
交通運輸部副部長翁孟勇此前在拉薩表示,隨著青藏鐵路的全線通車和貢嘎、米林等民用機場的投入運行,一個由鐵路、公路、航空等多種運輸方式組成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正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青藏高原上。
目前,西藏公路通車里程超7萬公里,以“三縱、兩橫、六個通道”為主骨架,基本輻射藏中、東、西三個經濟區的公路網已經形成;青藏鐵路的延伸線拉薩至日喀則鐵路2014年8月通車后已發送旅客40萬人次,航空運輸網絡日益完善、進出藏航班每周增至300多班……“進藏難”已成為歷史,“出行難”也得以緩解,天上西藏已不再遙遠。
交通快速發展不僅使農牧民告別沿襲了幾千年人背畜馱的原始運輸方式,也為偏遠地區的民眾架起了致富的“金橋”。現在,公路和鐵路沿線的農牧民們開始興辦運輸公司、家庭旅館等,不少人走上了致富路。
西藏電力供應以水電為主。往年,每到冬春季枯水期,西藏各地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拉閘限電現象。為了“讓電于民”,只能對企業、商戶進行停電、限電,很多企業不得不進入長達半年的“冬歇期”。
為解決西藏長期以來的缺電問題,2010年7月,青藏交直流聯網工程開工建設。2011年底,青藏聯網工程投入運行,結束了西藏電網長期孤網運行的歷史,為從根本上解決西藏城鄉居民生活和工農業生產用電問題打下基礎。
數據顯示,工程投產以來,青藏交直流聯網工程向西藏地區累計送電26億千瓦時。對比數年來用電變化,位于拉薩市西郊的西藏高爭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董智升感觸良多。
“過去,由于缺電,我們公司每年都要停產五六個月,嚴重影響了效益。”董智升說,“今年電力供應有保證了,企業效益越來越好,我們準備再擴建生產線。”
除了青藏聯網工程,總投資達45.69億元的旁多水利樞紐工程也于去年全部投產發電。年均5.99億千瓦時的發電量將使拉薩供用電緊張的局面得到根本緩解。此外,雅魯藏布江上的座電站藏木水電站的投產,正式開啟西藏大水電時代。
華能西藏發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啟湘說,藏木電站去年正式投產后,兩臺機組滿負荷運行可增加供電能力17萬千瓦,再加上外調電源,完全能夠彌補西藏冬季的電力缺口。
一批重大交通、能源項目的交付使用,有力助推了西藏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2014年,西藏全區GDP達925億元,同比增長12%,連續21年保持兩位數增長。西藏經濟逐步由“輸血”型向“造血”型轉化,經濟增長實現了速度、效益同步提升;2014年,西藏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2026元、增長8%;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7471元、增長14%,連續12年保持兩位數增長。
變化遠不止這些。目前,條進藏鐵路川藏鐵路拉薩至林芝段正式開工,西藏水利發展史上投資的水利工程拉洛水利樞紐也正在緊張的建設中,西藏今年提出構建環喜馬拉雅經濟帶,諸多有利因素將成為西藏經濟內在增長的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