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46mqo"><kbd id="46mqo"></kbd></noscript>
  • <table id="46mqo"><option id="46mqo"></option></table>
    <td id="46mqo"><option id="46mqo"></option></td>
    img_load
    管道埋設
    資訊詳情
    News
    四川水建——專業沉管安裝工程解決方案服務商

    探訪:甲午海戰沉艦“經遠艦”在青島精心修復中Qingdao

    瀏覽:11647 時間:2020-06-22

    建設面向全國乃至世界的國家級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基地

    “經遠艦”在青島精心修復中

    繼去年11月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北海基地在青正式啟用后,25日,北海基地再傳喜訊,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與山東大學牽手,并揭牌“山東大學教學科研基地”,旨在提升我國水下文化遺產保護的層次和水平,推動我國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和水下考古學科的健康、規范發展。

    ▲工作人員對出水文物進行修復。

    ▲出水文物“鍋爐三通”。

    據悉,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作為統籌全國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機構,目前在全國設立了兩個直屬基地。分別為南海基地和北海基地。坐落在青島的北海基地,集水下考古調查、勘探、發掘、保護、展示、研究、學術交流、人才培養于一體,統籌黃渤海海域,是面向全國乃至世界的國家級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基地,將引領與推動黃渤海海域的水下文化遺產保護。這不僅填補了我國北方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國家級公共技術支撐平臺的空白,還與南海基地構建了我國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一南一北、雙翼齊飛”的格局。

    青島擁有817公里的海岸線,海域面積達1.22萬平方公里,史前先民的貝丘文化遺址、先秦五大古港之一瑯琊港、宋元北方唯一的市舶司板橋鎮、明清以來的金口港等都在青島發端孕育。據市文化和旅游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市文物部門正在展開對青島海域沿岸以明清海防遺跡為主打的文化遺產保護與普查。未來,瑯琊古港、金口古鎮、宋金海上戰場都將成為水下考古重點。

    ▲出水文物“銅油燈”。

    青島水下考古工作由來已久

    1989年,中澳合作的首屆水下考古專業人員培訓班在青島舉辦;2006年,國家博物館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在青島設立“黃渤海水下考古工作站”,協助國家水下考古中心發掘、研究黃渤海水下考古工作;2008年,國家博物館水下考古基地在青島掛牌成立,青島的水下考古工作打開了全新的局面;2010年,國家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青島基地掛牌成立,我市成為國家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十二五”規劃中統一部署的三個區域性保護中心之一;2012年,我市在膠州灣海域通過聲吶及磁力儀等設備,探及相關遺存線索6處,這項工作成果被列入該年度 《中國重要考古發現》。同年9月,由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與國家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青島基地聯合開展的青島沿海水下文化遺產調查中,膠州灣海域水下考古“伊麗莎白皇后”號的發現,對青島來說更是具有特殊的意義,不僅豐富了青島近代史研究的史料來源,還拉開了青島沿海近代軍事文化遺產調查工作的序幕。2014年,國家文物局與青島市政府簽署了《北海基地共建協議》,雙方決定在青島市即墨區藍色硅谷核心區內共建北海基地;2018年,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北海基地正式啟用。(記者 胡相洋 文/圖)

    當前頁面由百度MIP提供加速,可能存在部分功能無法使用,如需訪問原網頁,請點擊這里 關閉
  • <noscript id="46mqo"><kbd id="46mqo"></kbd></noscript>
  • <table id="46mqo"><option id="46mqo"></option></table>
    <td id="46mqo"><option id="46mqo"></option></td>
    www.eee755.com